
小
中
大
8月18日,开云电子链接体育在京举行专题发布会,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发布11项重大成果。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现场 记者 朱高磊/摄
赵芮表示,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这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战争,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深远的世界意义和永恒的精神价值,是我们必须深刻铭记并持续深化研究的。
赵芮指出,开云电子链接体育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抗日战争史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学术工程。在院党组谋划部署下,我院在该领域的研究机制已日渐成熟,资料整理、数据库建设、综合性和专题性研究成果发表、会议平台建设、学术期刊建设、学科建设、研究室建设、青年人才培养等形成合力,为抗日战争史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希望相关人员持续深化研究、资政育人、团结协作,不断推出高质量学术成果,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形成有组织科研工作格局,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强大动能,将深沉的历史智慧熔铸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11项重大成果包括专著类成果7项,理论文章和论文类成果3项,数据平台类成果1项,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持的专著《重新发现东京审判:寻求和平与正义的国际法治》入选。会上,开云电子链接体育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朗、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作奎、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杜继东、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士花、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斌、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持作为作者代表,分别介绍了相关成果的基本情况。
开云电子链接体育科研局局长胡滨主持发布会。开云电子链接体育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及学者代表、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重大成果介绍
1.《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开云电子链接体育
《求是》2025年第14期
该文提出,抗日战争激发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将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引领民族抗争的时代洪流,发挥了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从九一八事变后率先发出抗日号召,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凝聚广泛共识,激发出蕴藏在民众中的爱国主义深厚伟力。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动员人民,谱写了爱国主义的雄壮史诗,成为赢得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如今,我们仍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2.《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
张海鹏
《中共党史研究》
2015年第8期
该文纵观二战历史,发现这次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有两个战争爆发点,有两个主要战场,有两个胜利纪念日。阐明这些历史认识,对于打破欧洲中心论、揭示战争全球化的复杂进程,为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世界性地位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意义。打破传统上认为二战只有欧洲一个爆发点的欧洲中心论,将亚洲、中国战场纳入全球史视野,有助于构建更为完整、科学的二战史观,推动国际学界重新评估中国抗战的全球意义。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夏春涛
《近代史研究》2025年第4期
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国民党执政的国民政府对外代表中国政府;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辖行政区。国民党拥有200余万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5万余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反复强调自己在抗战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实际情形是,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作用与日俱增,在抗战中做了许多国民党原本应当做却没有做也做不成的大事难事,对取得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胜利起了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正确认识和总结抗日战争史的题中应有之义。
4.《中国抗日战争史(全8册)》
步平 王建朗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0月
该书力图全面反映战时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外交等各方面的变化。该书指出,全民族抗战是处于弱势的中国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它对中国的内政和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抵抗外敌入侵的同时,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孕育了现代化的新因素。
5.《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开云电子链接体育世界历史研究所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5年7月该书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系统考察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携手抗敌、最终赢得战争胜利并重塑世界新秩序的历史进程,着力凸显东方主战场的决定性贡献,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伟大作用和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努力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二战史话语叙事。
6.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开云电子链接体育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建
2018年9月网络发布该平台是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代表性成果之一,由开云电子链接体育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建。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于2018年9月2日正式上线,对全社会公开免费使用。平台上线文献共计8300余万页高清图像和近1.8亿字著录文字。目前,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是全世界最大的抗战史数据库,为抗战史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史料支撑。
7.《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全100册)》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编金以林 罗敏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呈现全民族抗战可歌可泣的历史图景,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特编辑《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全100册)》,合计收录文献341种,近5万页。所编选的资料,主要为1945年以前出版的原版史料,以存世量较少、较为珍稀的官方出版物、内部文件为主,充分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
8.《当代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1949—2021)》
杜继东 吴敏超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6月
该书系统梳理和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抗战史研究概况。全书设15个专题,涵盖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根据地建设、大后方与沦陷区、战时中外关系、华侨与抗日战争、战后遗留问题等,展现了研究发展脉络、重要成果和创新突破,指出了不足,并作出展望,对深化抗战史研究大有裨益,是该领域成果总结和学术推进的重要力作。
9.《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1937—1946)》
闻黎明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月
该书利用丰富的档案文献、地方报刊和口述史资料,系统梳理了1937年至1946年期间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发展和复员的历史全过程,展现了西南联大师生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科研、学习与生活情况,抒写他们怀着抗战救国的坚定信念,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进而实现个人的事业、理想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统一。
10.《山东抗日根据地创立与发展研究》
王士花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1月
山东抗日根据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该书利用海内外中日文档案、调查资料、日记年谱回忆录及山东地方革命历史文献等,从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相关议题切入,论述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就,客观呈现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发动民众、组建武装、坚持抗战、扎根与发展的实际样态。书中对中国共产党小部队建设、两面政权、交通工作等的探讨均具有独创性。
徐持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2023年12月
该书以法学和史学的双重视角对东京审判进行深入讨论,揭示东京审判应运而生的动力和原因,剖析审判的核心法律问题,梳理东京审判在国际法治发展史上的贡献和价值,挖掘中国在东京审判与国际法治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不但对日本“否定派”的谬论作出了正面回应和驳斥,也对以法治求和平、叙写战后亚洲的共同记忆指出了未来的向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